ID  | 阶段  | 说明  | 
1  | 用户需求分析  | 数据库设计人员采用一定的辅助工具对应用对象的功能、性能、限制等要求所进行的科学分析  | 
2  | 概念结构设计  | 对信息分析和定义,如视图模型化、视图分析和汇总,对应用对象精确抽象、概括而形成独立的信息模型。常用工具是E-R图。  | 
3  | 逻辑结构设计  | 是物理结构设计的基础。将抽象的概念模型转化为与选用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模型。  | 
4  | 物理结构设计  | 逻辑模型在计算机中的具体实现方案  | 
5  | 数据库实施阶段  | 数据库设计人员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阶段的结果建立数据库,编制和调试应用程序,组织数据入库,并进行试运行。  | 
6  |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 |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即可投入运行,该阶段需要不断地对系统进行评价、调整与修改。  | 
数据库设计一般应包括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两部分内容。
设计类型  | 说明  | 备注  | 
结构设计  | 指系统整体逻辑模式与子模式的设计,是对数据的分析设计  | 针对数据  | 
行为设计  | 指施加在数据库上的动态操作(应用程序集)的设计,是对应用系统功能的分析设计  | 针对功能  | 
1、与软件工程的系统设计,产生模块化程序过程一致,更偏重于软件设计 2、在系统分析中,不宜过早将“数据分析”和“功能分析”进行分离(数据分析建立在功能分析上,通过功能分析才能产生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,再通过数据分析去划分实体与属性等,才能进入结构设计)  | ||